你的位置:杏彩体育 > 关于杏彩体育 > 1984年贺子珍临终前, 提出想安葬北京, 邓小平得知, 下达两道指示
1984年贺子珍临终前, 提出想安葬北京, 邓小平得知, 下达两道指示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7:09    点击次数:202

1984年,革命女杰贺子珍临终前,向女儿李敏吐露心愿——把我葬在你父亲身旁,我想多陪陪他。

邓小平闻讯,连下达两道指示,安排骨灰安放八宝山,要求中央领导集体致哀。

1935年,贺子珍用自己的身体为受伤的战友筑起一道生命的屏障,抵御着敌机无情的轰炸。

这一壮举,让她遍体鳞伤,全身累计多达17处伤痕,在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的环境下,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剧痛。

岁月流转,贺子珍的身体逐渐透支,健康状况每况愈下。1937年,一场意外的情感波折让她与毛主席之间产生了隔阂,身心俱疲的她,选择前往苏联疗养,期望能在这片异国他乡寻得一丝宁静与康复。

命运似乎与他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,这一别,竟成两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,直至生命的尽头也未能重逢。

1948年,贺子珍历经重重波折,终于踏上归途,重新拥抱久别的祖国。

李富春与东北局的同仁们经过深思熟虑,为贺子珍精心安排新的工作,让她在沈阳财政厅担任要职。

身在沈阳的贺子珍,心中那份对毛主席的深切思念却如潮水般汹涌澎湃。在国外漂泊的日子里,她通过每一份报纸,每一则消息,紧紧追随着毛主席的足迹。

回国之后,这份渴望相见的心情愈发强烈,遗憾的是,由于毛主席新婚妻子的介入与阻挠,她与主席多年未见的期盼化为了泡影,相见竟成奢望。

时光荏苒,1984年的春日,李敏孔令华夫妇接到消息:“母亲贺子珍病危,亟需归家。”

李敏心急如焚,匆匆赶至母亲病榻旁,病中的贺子珍强撑病体,用温柔的声音安慰着女儿:“我没事,身体硬朗得很,别难过了。”

言罢,贺子珍轻轻叹息,眼中闪烁着对过往的怀念:“你们父亲那么挂念我,我现在,终于可以去见他了。”

话音未落,病房内突然响起急促的仪器声,医生紧急介入,贺子珍随即陷入了深深的昏迷之中。

漫长的等待,直至4月19日下午,噩耗传来,贺子珍永远地闭上眼睛,家人悲痛欲绝,泪水如断线的珍珠般滑落。

临终之际,贺子珍紧紧拉着女儿的手,留下最后的遗愿:

“我希望能离你父亲近一些,安葬在北京,你帮我向组织申请吧。”

李敏泪眼婆娑,点头应允,心中满是对如何实现母亲遗愿的忧虑。

面对这一重大事宜,李敏联系上海方面,关于贺子珍的后事安排,尤其是骨灰安葬地点,上海市委深感责任重大,不敢轻易定夺,最终这一决定权交到了邓小平的手中。

邓小平对这位革命女杰充满敬意,即刻作出指示:“子珍的骨灰应妥善安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,中央领导人需全体致哀,送花圈以表哀思。”

随后,众多中央高层领导及地方党政机关纷纷响应,邓小平,陈云、邓颖超等一众要人,以及江西吉安、永新等地的党政机关,均送来花圈与唁电,表达了对贺子珍的深切缅怀。

在一片肃穆之中,人们默默哀悼,鞠躬致敬,仪式结束后,李敏带着母亲的骨灰回到了北京,按照母亲的遗愿,让她得以安息在离毛主席更近的地方。

这一刻,这对历经风雨、分别多年的伴侣,在另一个世界得以重逢,贺子珍的遗愿终得圆满。



相关资讯